【天雲老師佛學講座】雲門文偃禪師《雲門三句》函蓋乾坤|天界之舟地藏道場
以下摘自天雲老師佛學講座
雲門三句又叫做雲門劍、吹毛劍
雲門文偃禪師有三句話非常地厲害度盡無數的人,所以把這三句話又叫做雲門劍(雲門寶劍),又叫做吹毛劍,吹毛劍就形容寶劍很鋒利,縱然有根頭髮飄下來掉到寶劍劍鋒,頭髮自動就斷掉了。這三句話是雲門文偃大師接引眾生的三個要點,仔細看也發現也是天界之舟修行的三個指標悟一廣。
雲門示眾云:「函蓋乾坤、目機銖兩、不涉萬緣,作麼生承當?眾無語。」
作麼生承當,雲門文偃禪師問學生要怎麼做到這三句話?
自代云:「一鏃破三關。」
一鏃就是弓箭的箭鋒,弓箭很厲害三座牆都可以穿過去,也就是說我們佛門弟子修行的最核心的點就是一念成佛,就是修那一念,要懂所有的事情你就要靠這一鏃、這一劍,我們佛門最精華的修煉內容就是這四個字一念成佛,要把這一念修到很集中,像一把劍可以破三堵牆一樣,所以雲門三句要怎麼樣做到其實很簡單,你達到一念自然成佛。看到雲門大師的談話我們就可以再次地確認我們的悟一廣的一是修行中的最正確、最穩當的方法、最接近佛性的方法,就是一念成佛。
後雲門之法嗣「德山緣密」取雲門三句之觀念,改其語為「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稱為德山三句。
後雲門有一個法嗣,他的後代叫德山緣密,取雲門三句之觀念改掉了,歷史上很多學者在追蹤雲門文偃這麼厲害,號稱雲門天子,為什麼雲門宗只傳了200年左右就不見了,就是因為有人改其語,當然德山三句認為改得也是很精準,可是如果有這個習慣以後真的頂多傳200年就沒有了,這就是雲門宗很忌諱的事情,想不到就發生在雲門宗。
從上諸聖,不移易一絲毫,也許德山改是有用意,這樣比較容易比較淺顯,可是真的是一定會比原來的更精準嗎?這是值得討論的問題,鼎鼎有名的雲門宗200年就不見無疾而終,最高層天的看法是沒有很精準的人可以傳承的話,棒子寧可不傳,傳偏了不如不傳,雲門宗收掉結束營業,既然不能帶給人間最標準的正法,雲門宗也就無需存在,結束營業撤銷登記。雲門宗一向就很重視精準這2個字,不精準的事他們不做,這樣子才能夠確保佛法能夠千年萬年,很穩定地走下去。
我們先談雲門三句的第一句:函蓋乾坤
(一)即大乘起信論所言的 一心門,指絕對的真理充滿天地、函蓋宇宙。
也就是一心一念是絕對的真理,如果你對於練習歸一這個字你很有興趣的話,你正走在佛法絕對的真理裏頭,充滿天地,函蓋宇宙,勤修一,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不見一法存無見
大似浮雲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還如太虛生閃電-惠能大師
偈在講一念成佛是重點,第一行就講你不守這個一,你守到無去了,這是惠能大師所提醒的。
標準佛門弟子的修行的方法不是一天到晚在那裡空無啊,佛性是空是無,是因為祂看不到摸不到,不是祂真的是空無,不要搞錯了,佛性只是因為如意珠摸不著,看不到,所以我們叫祂空無,有人就以為祂真的是空和無了。其實佛性如意珠不是空、不是無,是祂的特性是空和無。很多修行者就很喜歡像打坐入空入無都錯了,你這樣子做似浮雲遮日面、太虛生閃電,守在空無的世界裡頭這不對,有很多打坐的人在修到最高就是佛魔不到之地。
不對,我們一念成佛不追求空無,修的是一。
此之知見瞥然興
錯認何曾解方便
汝當一念自知非
自己靈光常顯現-惠能大師
如果你還在空無,你就錯認何曾解方便,你不了解什麼是方便法門,整天在那邊打坐入空打坐入無, 第三行才是關鍵的重點,為什麼要跟大家常常地提醒閒談莫論人非,因為你還沒有修到一念,所以你不能夠經常去論斷人非, 為什麼因為你沒有到一念,雜念是不是很多啊?是不是煩惱還很多啊?這個時候不能去經常論斷是非很危險,你真的回到一念才有能力知道對錯,你要參透宇宙人生的真理真相一定要回到一念,越接近一念事情看得越清楚,一念就對焦對準了,所以為什麼佛門一再地告誡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因為只有達到一念的高手才能夠比較準確地判斷是非。
一念之後靈光常常顯現,靈感很多及神準,能知道很多的事情,一念給你的報答就是什麼?知非而且靈光常顯現,一念以後佛性的光一直出來,靈感成片成片地出來很快就能參透很多的事情,縱然不能每件事情都成功,至少可以保護你快樂生活。
天界之舟 天雲老師 佛學講座(實用生活禪)
天界之舟的指導老師天雲老師,研究大乘佛法30餘年,持學嚴謹、演講內容精闢與眾不同,為開創天界之舟的創辦人,素有「與君一席話,勝讀萬卷書」之美譽,引導無數學子找到真正的、永恆的自己,使其難忘聞法的感動,至今逾有千人印心授記、擁有廣大讀者及修行弟子,歡迎大家線上訂閱天界之舟的佛學講座,成為生活最佳的心靈補帖。
本集出自於2023/06/04 天界之舟 天雲老師 佛學講座(實用生活禪)禪門公案『想要成功千萬別急 一念功深再論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