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的蒼天不會化育二流的生靈,神生神、佛生佛,每個人的身份都是神佛,都是菩薩。」——天界之舟 
 
 
人間菩薩—讓高牆倒下吧 世界上最大的貧窮是沒有愛|德蕾莎修女
 
 
1946年9月10日改變了德蕾莎修女的一生,也改變了成千上萬人的一生。
 
她那天坐火車去大吉嶺,在車站看到一個乞丐不斷地說:「我渴……我渴……」這個情境不斷在她的腦海裡浮現。
 
她回到修院後,感覺到神在呼喚她為貧窮的人服務,於是便向神師則來斯定艾森神父(Rev. Celeste Van Exem)和加爾各答的總主教佛迪南貝利耶(Ferdinand Perier)徵詢意見。他們建議她要忍耐且小心行事。
 
 
1947年東巴基斯坦脫離印度獨立,加爾各答湧入了數以萬計的難民,大多數都是怕被穆斯林迫害的印度教徒,傳染病如霍亂和麻瘋病等都沒有受到控制,在街頭巷尾爆發開來。於是,加爾各答的街頭暨學校的高牆外越來越像是地獄。這折磨著德蕾莎修女的心。
 
 
1948年2月7日,瑪利德蕾莎修女寫信給羅馬梵蒂岡的總會,請求許可她離開勞來多修女會,專心為印度窮人服務。同年8月得到教宗庇護十二世許可以自由修女身份行善。德蕾莎修女到巴特納城一座醫院受護士訓練。三個月後,回到加爾各答城,暫住在安貧小姊妹會。十二月她在加爾各答城最窮的地區莫地及爾(Moti Jihl)為失學窮苦兒童辦了一所露天學校。起初,由於她個人力量有限,而需要救助的人太多,因此困難重重。但德蕾莎修女咬緊牙關,依靠天主,終於有善心人士受修女善行感召,捐助場所、設備、食物,還有人奉獻心力,協助德蕾莎修女的工作,其中不少是她過去的學生一富家的小姐。有11個女孩也決定奉獻一生,追隨德蕾莎修女為貧苦的人服務。
 
1949年2月6日,德蕾莎修女搬到哥美斯家庭為她準備的房子裡。3月19日(聖若瑟慶節),第一位初學生加入她的服務行列,她是德蕾莎修女在義大利城教書時的學生,本名叫蘇巴西尼達斯(Sabashini Das)。入修會後,取名依搦斯。
 
1950年10月7日,教宗批准了德蕾莎修女與12位修女成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英語:Missionaries of Charity)(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稱博濟會),德蕾莎修女將教會的修女服改為印度婦女傳統的白棉粗布沙麗,這是印度階級社會中最底層的「吠舍」所穿的。德蕾莎修女卻把「吠舍」定義為「主的兒女」,她認為,既然要為窮人服務,理應穿著與那些貧民相同的衣服。白布鑲上樸素的藍邊,成為博濟會修女的制服。這個修會除了天主教修會傳統的貧窮、貞潔、服從三個誓願以外,還加上要全心主意,不要酬勞,為最貧苦的人,也就是基督受難的化身而服務。
 
1952年開始,德蕾莎修女開始了最引人注目的善行,就是為快要死亡的窮人服務。德蕾莎修女在加爾各答市政府捐贈的伽黎神廟旁的一間空房子,建立世界知名、讓窮人得以善終的收容之家(垂死之家),有快死的窮人,因為修女們的細心照顧而起死回生的。對這樣的人,除了給予適當的照料之外,還教給他們謀生的技能。垂死病人得到收容之家的修女、醫生、護士、義工的細心照顧,平靜安詳而有尊嚴地離開人世。
 
 
1982年,在貝魯特難民營遭圍攻的緊要關頭,德蕾莎修女斡旋以色列國防軍與巴勒斯坦游擊隊之間實現暫時停火,並因此得以從一座處於交戰前線的醫院中成功救出37名孩童。南斯拉夫爆發科索沃戰爭後,德蕾莎告訴一方的指揮官,說戰區裡面那些可憐的女人和孩子都逃不出來。指揮官說:「修女啊,我想停火,但對方不停,沒辦法。」德蕾莎說:「那麼只好我去了。」德蕾莎修女走進了戰區,交火的雙方在得知了德蕾莎修女走進戰區後,便立刻停火,都在等德蕾莎修女把那些可憐的婦女和孩子帶出戰區後,雙方才又重新開戰。後來這個消息輾轉間傳到了聯合國大會,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聽後,歎了口氣說 :「 這件事我做不到。」在國際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伴下,德蕾莎修女穿越交戰區域前往被損毀的醫院,疏散年輕病患。
 
1985年,德蕾莎修女在紐約建立「愛滋病醫院」。1988年,在舊金山創立了愛滋病患之家。
 
1980年代末期,東歐正處於逐漸開放的過程中,冷戰的陰雲開始有了消褪的跡象,德蕾莎修女為將慈善事業擴展至那些以往對仁愛傳教會加以拒絕的共產國家,開始著手幾十個計劃。(1995年她計劃在中國設立一所仁愛之家,受到當局婉拒)。雖然她對於墮胎及離婚案的堅定立場招致批評,但她「偏向虎山行」:「別人說什麼都沒關係,你只管微笑著接受,然後(接著)做你自己的工作。」德蕾莎在亞美尼亞大地震之後訪問了當時的蘇聯加盟共和國亞美尼亞,並與時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尼古拉·雷日科夫舉行了會談。德蕾莎修女四處出訪,幫助和照料了衣索比亞的饑民,車諾比的核輻射受害者以及亞美尼亞大地震的災民。
 
 
截至1996年,德蕾莎在超過一百個國家運作了517個慈善計畫。瘦小矮弱的德蕾莎修女,有著堅強意志,半世紀來,憑著對天主旨意的順服,發展出「仁愛傳教修女會」團體。如今在全球,一共七十一國家設立了七百四十多家救濟院、一一九個痲瘋病中心、七百多家巡迴診所,近年又成立愛滋病服務中心。這個專為「窮苦中的至苦者」服務的慈善機構如今已遍布全球。近五千修女繼續著她的志業。受其感召而投入的義工則超過一百萬人。他們服務的對象很廣,因為德蕾莎修女對貧窮的定義非常寬廣,包括了物質與精神層面。她曾說,舉凡飢餓者、孤單者、無知者、胎兒、遭種族歧視者、被棄者、患病者、貧困瀕死者、被囚者、酗酒者、吸毒者……,都是《瑪竇福音》裏耶穌所謂「我弟兄中最小者」。而缺乏愛,是其中最貧弱者。
 
 
德蕾莎修女名言
 

如果你批評他人。你就沒有時間付出愛。

 

這一生做不到什麼偉大的事情,我只能用偉大的愛做小事情。

 

愛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漠不關心。(寒雪最喜歡的一句話😭) 

 

寂寞和不被需要的感覺是最悲慘的貧窮。

 

要讓油燈不滅的話,我們必須不斷加油。

 

至愛無法衡量,至愛就是付出。

 

付出直到心痛為止。

 

愛是由家庭中開始的,當我們充份享受愛的成果時,應該把愛傳播開去。

 

愛不是將自己剩餘的,不要的分給別人,而是以全心將自己所有的,心愛的分給大家。

 

人們必須親身經歷貧窮,才知道貧窮是什麼,才會真正地去關懷貧窮。

 

不說不講地做,更能傳播愛的力量。

 

只要能助人於所需,沒有一件工作是卑下的。

 

小事雖小,但是在小事上忠誠卻是一大成就。

 

如果你謙遜,就不會為稱讚或詆毀所動搖,因為你有自知之明。

 

我在眾生身上都看見上帝。

 

當一位窮人死於飢餓,不是上帝不照顧他,而是你我不願意伸出援手。

 

如果你睜開眼睛細看,[加爾各答]全世界都找得到。

 

帶著微笑施予的人,是最佳的施予者。

 

要永遠面帶愉快的微笑,不要只是付出你的情懷,還要付出你的真心。

 

我們應該幫助印度教徒,成為更好的印度教徒,回教徒成為更好的回教徒,天主教徒成為更好的天主教徒。

 

物質的貧窮很容易解決,而心靈上的貧乏、寂寞,卻是今日多數人的問題。

 

雖然有不同的宗教,但我相信大家所祈禱的是同一位神。

 

錢或許可以買到不少東西,卻買不到真誠的祝福。

 

沉默的果實是祈禱,祈禱的果實是信心,信心的果實是慈愛,慈愛的果實是奉獻,奉獻的果實是和平。

 

窮人給我們,遠多於我們給他們的,窮人堅毅無比,沒有食物,日子照過著,有些不怨天,不尤人,我們不配同情他們,我們要向他們學習的地方還多得很呢!

 
摘自維基百科
 
 
寒雪小體悟
 
寒雪高中看著李家同的書《讓高牆倒下吧》認識德蕾莎修女,每一個故事都很感動
看到德蕾莎修女為眾生的付出,讓我想起天雲老師的佛學講座『令人尊敬的行腳僧』
 
看著他們的付出,不禁省思,每個人一生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有些人,他們卻甘願為眾生付出一切,都是因為愛
 

 
 
 
arrow
arrow

    寒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